在八月的最后几天里,我淋了一场雨,之后又上了24小时的夜班,后来一直感觉头晕。九月初的一天……早上起床我的脚地下就像踩了棉花,明明是早上八点却看成两点,手开始拿不住碗,说话开始声音不清,左侧半身开始出现运动障碍……同是医生的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最终确诊“缺血性脑卒中”,心里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么年轻,就被“脑卒中”找上了门!生病后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原来“脑卒中”不仅仅是老年人的疾病,脑卒中也盯上了年轻人。
年轻人也会脑中风脑卒中也就是是脑中风的学名,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以每年8.7%的惊人速度增长,年轻化也日趋严重,30岁至60岁青壮年卒中患者占所有卒中的1/3。
现在年轻人用脑过度、吸烟、工作压力大、平时不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常吃煎炸油腻食物、熬夜不注意休息等,都是导致青年人卒中增多的原因。
这8项符合3项就是高危人群脑中风有8项危险因素,分别是:
①高血压
②血脂异常
③糖尿病
④吸烟
⑤心房颤动
⑥超重或肥胖
⑦缺乏运动
⑧有脑卒中家族史
在这8项危险因素中只要有任意3项,就是卒中高危人群。在这些因素之中,最常见又最危险的因素,非“高血压”莫属,大概有80%的病例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脑中风早期有这6个信号1.头晕脑梗的前兆是头晕。很多人都不将头晕当回事,要注意脑梗患者经常会出现突然性头晕,在一瞬间会感觉天旋地转,过几秒后又恢复正常,这有可能是因为脑部短暂性缺血导致的,一旦出现这种头晕现象,需要多加注意。
2.眼睛黑朦眼睛突然看不见物体,发黑,出现黑朦,数秒或者数分钟后就回复。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注意脑梗的发生,眼睛会黑朦是因为大脑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
3.视野异常因为人体同侧动脉或者同侧眼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视力变得模糊,看东西不完整,出现视野缺损等现象,一般需要持续数分钟后才会恢复正常。
4.麻木有时候会感觉到一侧的肢体出现麻木的感觉,肢体活动受到限制,有些人会出现脸部、舌头、唇部麻木,最明显表现在嘴歪、流口水等,这是由于侧边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
5.突然说话不清楚有些人会在突然间发音困难,口吃或者不能讲话,这都是因为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语言中枢出现障碍。
6.嗜睡,爱打哈欠很多人觉得春困秋乏,人难免会因为疲倦而打哈欠,但是经常性打哈欠就要引起重视了,如果脑部供血不足会引起脑部缺氧而使得哈欠不断的,进而导致人变得无法自制的嗜睡,这是脑梗的信号。
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以上的症状,就要多加注意了,这些都是脑梗前期的症状。另外还要通过一些方法预防脑梗。
预防脑中风做好这4点1首先要预防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脑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同时可考虑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血管病变。2心脏疾病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疾病,并请教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这样可以降低卒中的危险性。3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烟、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4预判脑梗要牢记“中风”:“1”看1张脸是否有不对称,口角歪斜;“2”检查2只胳膊能否平行举起,是否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是否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如出现以上症状,医院进行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基本可确定诊断结果。
脑中风发生后,需把握黄金时间窗患者因脑中风倒下时,并不意味着致死或致残。发病后的4-6小时是治疗的生死关键,也称为黄金时间窗。脑组织对缺血和缺氧异常敏感,发作后,每分钟有万个神经元细胞在加速死亡,且在发作后4.5小时后,会出现不可逆转地死亡。
如果患者送医不及时,错过了最佳溶栓时间,被收治入院后往往只能进行抗血小板、护脑等保守治疗,尽管能够改善视物模糊,但想恢复至发病前,后续康复治疗期将十分漫长。
因此,患者应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6-8小时内,医院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
版权声明
来源网络
所有文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