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脑中风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第一位致残和第一位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所以在我国脑中风具有“四高”特点: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脑中风一跃成为中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已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和生命,中风的发生直接影响了这些人的生活质量,而且据卫生部统计脑中风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时说,每年高达数百亿元,脑中风患者平均年治疗费用2.3万元,给国家和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某熟人因“脑中风”或“脑溢血”做手术了,或某邻居因“脑中风”或“脑血栓”住院了,某同学人因“脑卒中”或“脑梗塞”瘫痪在床了等等,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脑卒中等这些病名是何意思,它们有联系也有区别。
我国民间俗称的“中风”是以猝然昏厥(昏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伴发口角歪斜、口吐白沫、语言不利、出现半身不遂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因发病急骤,表现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我国传统医学上称“中风”。中医学的“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这类疾病是由脑部血管猝然的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类来势凶猛的急性脑血管病,又叫“脑卒中”。可以是脑血管的血栓形成、脑栓塞所致,也可以是脑血管破裂产生的脑出血和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在西医学上前两者即脑血栓和脑栓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后两者即脑出血和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常常伴有突发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的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等患者可在各种诱因存在时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脑血管病;而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颈动脉硬化伴斑块等患者由于瓣膜、心腔或动脉壁上的新生物、血栓或斑块脱落随血液流动进入脑血管血管,也可以由于脑血管自身病变形成血栓,堵塞颅内某部位的血管,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两类形成的病因和诱因不同,但可引起类似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目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呕吐等,因为急性发病,病情演变快,后果严重,死亡率高,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疗。
所以中医学上的“脑中风”实际就是西医学上的急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