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由世界卒中组织(WorldStrokeOrganization)呼吁设立的世界卒中日,目的是为了呼吁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今年的主题是“重视中年人的卒中风险”。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俗称中风,是一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患者得病后的治疗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stroke)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脑卒中有哪些危害?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病因。根据近年在全国开展的大样本流行病调查研究估算,我国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在万以上,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卒中的比例占到近50%。在幸存者中约四分之三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给国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负担,我国脑卒中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脑卒中的致病危险因素脑卒中的致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酗酒、吸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等。另外,心源性脑梗死、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遗传性脑血管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防控知识对于危险因素的防控,特别是将卒中防治措施个体化,实现共性与个性措施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因为长期高血压主要损伤小动脉,可增加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研究表明,饮食和行为方式与中青年脑卒中关系密切,频繁在外就餐、肥胖均为中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青年人只要注意避免以上不良因素,就可有效预防脑卒中。
卒中活动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上午8:30,我院在办公楼一楼大礼堂举办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康复知识讲座,专家义诊、康复患者沙龙活动,欢迎广大朋友前来参与和学习!
点击左下角“阅读全文”,有惊喜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