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疼痛怎么办不如试试头皮针,治疗新途


头皮针,是以针刺头皮上的特定区、线,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汇集了全息理论、中医经络理论以及现代医学大脑皮质功能体表投影定位理论为一体。

古人早就认识到头部穴位与全身各部位的密切关系,用“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皮部、十二经别等概括头部腧穴治疗全身疾病的机理。20世纪70年代以后,不少针灸工作者相继对头皮某些腧穴和穴区进行探索,逐渐形成了《头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简称《国标》)。

目前比较流行的头皮针流派包括焦氏头针(焦顺发)、方氏头针(方云鹏)、朱氏头皮针(朱明清)、汤氏头针(汤颂延),其理论依据有所不同,特点有所差异。

朱氏头针以传统藏象经络理论为基础;方氏头针和汤氏头针以全息理论为主要依据;焦氏头针以大脑皮质功能定位为主要依据;《国标》头针在大部分沿用焦氏头针反射区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古代经穴透刺原则而形成。

我一般用《国标》头针,其博采头皮针诸流派之长,集思广益,体现了中医学的经络、穴位等传统理论和特点,又融合了部分大脑皮质定位,使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的解剖学珠联璧合。

头皮针取穴以相应的脑功能区投影为主,且现代研究发现,头部针灸效应的产生,多与骨缝的传导有关,该部位神经血管极为丰富,对针灸等刺激较为敏感,因而接近骨缝处的头穴针灸效应更佳。针刺特定刺激区可改善脑的血供、兴奋特定大脑功能区。

虽然针刺头皮某些特定部位,对身体各部位的疾病均有治疗作用,但是对脑源性疾病的疗效更为突出。在针灸临床中,有一类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中风后并发肩手综合征,它是丘脑痛的一种,属于中枢性疼痛。这类疼痛常由中枢系统病变或功能失调引起,病灶多位于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层等痛觉传导通路,其疼痛剧烈,机制不明,缺乏有效药物治疗,头皮针对此类疼痛疗效明显。

头皮针治疗中枢性疼痛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通过刺激特定脑功能区,调节病变部位脑功能活动。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头皮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中枢性疼痛均有治疗作用,可以成为中枢性疼痛治疗的新途径。当然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出针时易出血或引起皮下血肿,需特别注意。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zhsbt.com/yhrq/13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