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高血压,最怕发生并发症,而脑中风、冠心病、心梗等这些疾病的发生最基础的病变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这其实也是很多老年人担心的血管病变。因此,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始终都是高血压患者的关键治疗目标。
高血压是怎么导致血管病变的?高血压对血管的伤害就好比高压水流对水管的伤害一样,是从高强度的冲击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开始的,之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堆积在血管破损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血管狭窄、堵塞。不仅如此,长时间的冲击还会使得血管变脆、变硬,管壁变薄,形成小动脉瘤,导致容易破裂出血。而这些血管病变都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理改变。
高血压患者如何防治血管病变?
高血压患者最怕血管出问题,而血管病变的预防不是说控制好血压就够了,王药师总结了4点基本的要求,希望高血压患者重视起来。
1.控制血压
很显然,血压升高是“万恶之源”,而想要阻止血管病变,降压治疗就是关键。而降压治疗的根本是药物治疗,要求患者一定得坚持长期规律用药。用药基础原则就是要适合患者本人,以保证血压长期平稳为目标。
目前临床常用的5类降压药,即为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沙坦类)、利尿剂(噻嗪类)、β受体阻滞剂(洛尔类),其实这些降压药患者都是可以用的,只不过具体的用药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临床医生大多建议首选长效降压药,如第三代地平类降压药氨氯地平(瑞舒欣)、沙坦类或普利类等,当然这不是说短效降压药就不能用了,只要是患者能保证用药依从性,有些便宜的降压药同样能实现理想的降压效果。还是那句话,适合最重要。
关于降压目标值,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合格标准为/90mmHg,如果可以的话,应尽量追求完美的目标值,即为/80mmHg,尤其是还比较年轻的患者。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适当放宽至/90mmHg。不过,具体的降压目标应该因人而异,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高危患者,理想的降压目标值应该是/80mmHg。
2.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生活方式干预应该从一而终。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压稳定,也有直接保护血管的作用,是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求患者做到饮食要注意低盐、低脂、低热量,多食高钾食物,严格控制食盐摄入每天在6g以下;戒烟限酒,并尽量戒酒;规律运动,切忌剧烈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注意缓解压力,避免紧张焦虑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等。
3.血脂和血糖管理
高血脂是斑块形成的“原材料”,而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心血管并发症。“三高症”不仅会相互影响,彼此加重,还会“狼狈为奸”,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高血压患者想要保护血管健康,一定要管理好血脂和血糖。
其中,血脂管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是治疗首要目标,一般而言,高血压患者一定要保证LDL-C<3.4mmol/L,高危人群的降脂目标更为严格,要求在<2.6mmol/L。对于不达标者,应及时开始用药治疗,首选药物就是他汀类如瑞舒伐他汀钙片(瑞旨)等。血糖管理要求患者保证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随机血糖小于7.8mmol/L,若高于该水平,应及时进行干预,从生活方式改善入手,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治疗,如二甲双胍等。
4.预防血栓形成
对于部分高血压患者来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也是很有必要的,是为了预防血栓形成。一般认为,经评估属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风险者,并权衡利弊后,可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其中就包括高血压同时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长期吸烟饮酒史、糖尿病、高血脂等,或是已有脑缺血或心肌缺血症状,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这类人群应开始抗血栓治疗。
总之,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保护血管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是重中之重,这也是决定高血压长寿与否的关键。这些道理可能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却很困难,像最简单的限制食盐摄入,很多人就做不到,更别说每天吃降压药了,正因如此,高血压这个本身并不致命的疾病,却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这就要求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希望尚未觉醒的患者尽早意识到这一问题,已经觉醒的患者一定要坚持下去!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时不时头晕又犯困,量血压/80mmHg,医生说这也是高血压血压高压正常,低压总在90上下,这是咋回事?是高血压吗?血压/96快一年了,没啥感觉也不想服用降压药,会有啥后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