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实
不恰当的运动会有更多风险
我们在临床收治病人的时候,发现不少老年人是在晨练时突发半身不遂。不少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而凌晨至上午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
天气寒冷,容易引发脑梗死,若老人过早起床锻炼,剧烈运动,易诱发脑梗死。
故老年人运动时间不宜过早,程度不宜剧烈,应适度运动。
误区二过分迷信保健品2
事实
规范服药才是正道
保健品的成分质量等问题尚有待监管,即便是优质的保健品也只是治疗的辅助品,不是药物,不能作为惟一的、起主要作用的预防疾病的手段。
误区三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西药副作用大3
事实
西药副作用明确标示仅代表有发生可能性,中药成分和功效有待考证
其实不然,应用中药,尤其是成分不明的中药出现严重副作用(心衰、肾衰等)并不在少数,西药的副作用「如此多」却还在继续被应用,正说明它的疗效肯定。
一种西药进入市场必然经过动物实验、毒理试验、临床验证等多个步骤,并要把全部的副作用写入药品说明书。而目前不少中药的毒理研究并不充分,使得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看起来不那么「吓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危险。
误区四以为降血压越快、越低,效果越好4
事实
降压要适度
高血压易引发脑梗死,但是,降血压过快、过低也存在脑梗死的危险。
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脑组织已经适应了偏高的血压水平,若血压过快地降低到正常水平,反而会促进脑缺血,导致脑梗死的发生。所以,降血压不宜降得过快、过低,要避免血压大幅波动。
误区五忽视脑血管病急性期的康复治疗5
事实
治疗和康复同样重要
长期以来,医院对脑血管病急性期的患者注重药物治疗,几乎没有真正开展康复治疗,错过了康复的最好时机。不少患者只保全了性命,却遗留了严重残疾,生存质量较低。
误区六忽视长期、规律用药的理念6
事实
用药规范能治疗,也能预防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狭窄等需要长期用药,面对不能根治的疾病,要学会与疾病共存,长期服药,相当一部分患者认为血压不高就不用吃降压药或血压高时才吃降压药物、血糖不高就不用降糖药物。更有甚者,不请教医生就自行停用降压、降糖药物,长此以往,病人就会出现心、脑、肾、视网膜并发症,全身大小血管病变,等出现并发症再控制则为时过晚。
点击原文,了解为什么防治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北京白癜风去哪治的好小孩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