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疾病皆因热能不足及体伤所致,故不管任何原因(缘)造成,也不管分属内科或伤科,或西医病名及病因(果),其处理方法都是一样的:按推原始点,并用内外热源温之。患处可温敷,但不可按推。内热源包括温热性中药、温热性饮食。外热源包括太阳光、温灸、温敷袋、电热毯、电热器、远红外线、暖暖包、姜粉(可外敷伤口)、温姜汁(生姜榨汁加温可擦拭或喷洒于伤口及各种皮肤病患处)、温姜泥(生姜打烂成泥加温可贴脓包、硬结、肿块)……热源使用应以患者感觉温暖舒服为宜,太热反而会消耗热能。(此论亦适用于许多动物。)
如果只知病名如高山症、糖尿病、高血压、不孕、血癌……而不知如何下手,则可从症状部位找出相对应之原始痛点处理;若无明显症状,则可从一条脊椎加上七处原始痛点处理,并用内外热源温之。若属本处体伤,则需一段时间才能修复。这期间除充分休息外,并可用内外热源及按推来改善身体的运作,以便加速修复体伤。
急性病如药食中毒、毒物及毒气所伤、烫伤、脑震荡、脑中风、心肌梗塞、急性腹痛(肠沾黏、梗阻,结石,盲肠炎等炎症)、胎死腹中……可从因解症,以原始点方法处理。如脱臼、粉碎性骨折、针刺等需藉助特殊方式处理之急性外伤,则可推荐给中西医治疗;如遇大量出血、喘促不堪等生命有立即危险之急症,则可考虑从果与从因二者配合处理。若此类病情之急性期或危险期已过而还有症状,则仍应以原始点方法处理。某些特殊疾病如白内障、蛀牙、疝气、便秘、尿闭、子宫外孕、尿道结石堵塞、组织坏死等,经按推确认属本处体伤后,若病情急迫,可用中西医之从果解症;否则为慎重起见,最好还是先试用原始点方法处理一段时间(可参考「辨因」之本处体伤修复时间),若无效,再从果解症也不迟。
症状偏全身性称为重症;若又发作频繁,甚至每天24小时持续不断,则为重症中之重症。重症且又体力虚弱,称为重病。重病患者不但体伤严重,而且因修复体伤需消耗大量热能,可导致热能严重不足,或者其严重体伤即由严重热能不足所致。而治病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保命,其次才是解除症状,故在病情分析上,体力的改善比症状的改善更为重要。相应地,在疾病处理上,应以改善热能为主,按推原始痛点为辅。
壹、体伤的处理:手法须精准、轻巧,必要时甚至只能用指腹或掌根缓慢轻柔地处理,并且不可超过规定流程所需时间。在此流程内,症状一有改善、或症状恶化且体力减弱,都要停止操作,以避免过度消耗热能。一天按推两次,特殊个案可增加,并且必须配合内外热源。简言之,手法是以患者能承受、不过度消耗其体力、而症状又能获得改善为最高原则,而非越重越久就越好。
贰、热能不足的处理:外内热源使用都不可太过,皆应以患者能吸收接受、感觉温暖舒服并能改善体力为最高原则,随宜调节,而非用量越多越浓或热源越热越好,且须配合原始点按推、运动及好心情,热源才较易被吸收。
一、外热源:24小时温敷。睡觉时用电热毯,若感觉闷热,可在电毯上放加热红豆袋,并保持室内温暖舒服安静及空气流通。若天气闷热,亦可用空调降温再背红豆袋;如背红豆袋仍太热或太沉重,亦可改用暖暖包、远红外线、姜泥等局部重点温敷。
二、内热源:可分浓姜汤及温热性饮食。
A.浓姜汤
每隔20分钟小口温热服用,以使热源的补充源源不断。浓姜汤是最重要的内热源,其选料及制作的全部过程请参阅「姜的应用」篇,重点在姜的质量必须严格筛选。
至于每日用量,视病情而定。若仅属重症或体力虚弱,参考常用量为鲜姜片3~5两(~克)、或干姜片15~25克,上限为鲜姜片克、干姜片50克。若属重病患者,参考常用量为鲜姜片~克、或干姜片50~克,上限为鲜姜片0克、干姜片克。如要增加用量,只有在患者病情不见改善但尚能吸收的情况下才可进行,而且除非万不得已,皆不可超限。
一般说来,姜汤用干姜片熬煮较好,因其药性胜鲜姜片。但法无定法,不论用量、浓度、用何种材料,都要考虑个体差异,在上述热源使用原则指导下灵活运用。如果紧急或不方便熬姜汤,也可用姜粉,但不建议长期使用。
B.温热性饮食
重病患者的饮食重点,不限定在温热性食材,而是要让任何食材都成为温热性食物。首先煮菜要少油、少盐、少加工品;如用寒凉性食材,须善用温热性调味料如姜、辣椒、胡椒、花椒、咖哩等,并且须煮熟,必要时甚至须煮烂,趁热服用。服用时要细嚼慢咽,不宜太饱,不须配汤。裹腹宜多吃面食及坚果。
参、适量运动:对重病患者上述按推及热源使用,若无身(运动)、心(情绪、观念)配合,终将失败。初期运动量以患者体力能承受为宜,过量反而容易受伤,因此无须强求,量力而为,缓慢增加。运动方式有拉筋、柔软操、太极拳、瑜珈、拜佛、爬山、爬楼、伏地挺身(俯卧撑)等以能缓和、持久、摄心为首选,不宜剧烈,并可选几样使全身均衡运动到。室外运动宜避免太冷或太热。
易出汗、怕冷者,颈及身体前后可塞毛巾,既可保暖,湿后又方便取出,常保身体及衣物干爽。总之重病患者日常应以运动及休息为主,放松身体,缓慢调息,随时动动,不可过累,累了就睡,但亦不宜久躺久坐,一定要脚踏实地去落实。等热能渐充,体力转佳,体伤改善,各种症状如冒虚汗、吃不下、气喘、水肿、头晕……自然都可改善。
肆、放松心情:重病患者,情绪容易低落,对疾病会有恐惧、压力,而又急求病好。心情在如此紧绷下,会耗掉原本就不足的热能,反而伤得更深。要保持内心平静,就要深信因果,了解疾病是因为热能不足及体伤所产生的果,只是讯号,不须在意,彻底放下疾病的念头。就算遇到各种恶疾,仍要坚信惟有从因下手,才是根本解决之道。若使用原始点方法处理后症状仍在,甚至加重,且体力也在衰退,宜反省按推、内外热源或运动是否做不到位?情绪是否起伏太大?以便实时修正偏差,否则贪快而用寒凉性药食或手术,一不小心就会严重透支热能而危及生命。患者更应开阔心胸,澄清思虑,常怀喜悦、感恩、包容的心,避免大的情绪波动,亦不可乱想、自成心结。家人宜随时观察、开导、鼓励。若有宗教信仰,能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则更好。
伍、适当休息:不可劳累,宜早睡,睡到自然醒,醒后勿赖床,并杜绝房事。
最后,患者虽不须在意病情,但亦不可因病情改善而掉以轻心。重病患者康复后,体质较常人脆弱,故饮食起居不可骤然恢复常态,仍须按照上述各项原则进行保健,谨防复发。在此基础上,要特别加强运动,放松心情,从根本上增强体质,以逐渐摆脱对热源的依赖。
白癜风该怎样治愈北京中科医院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