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抢购《保险新时代》—精选合集
注:本文作者王明彦、丁莹、郭炜钦、孙啸辰均来自中再寿险产品精算部。中国人民大学杨雨凡、中央财经大学喻卉妍亦有贡献。
编者按:
在新旧重疾定义切换前的短暂狂欢之后,健康险的增速降了。
据计算,年到年,健康险的复合增长率高达27%,不过具体到年,同比增速仅为16%,而年,推测将进一步下降,或降至10%左右——这是行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重压之下,健康险的开始谋求新的突破,险企产品线设计逻辑,产品本身的设计理念都迎来重构契机,产品种类、保障范围、保障责任、保障期间都得到空前延展。对于健康险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或者也是最好的时代。
基于对健康险市场的长期深入观察,11月5日,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再寿险”)对外发布《-年度健康险产品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年之间的健康险市场变化做出全面梳理、深度研判。
《报告》指出,在新冠疫情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代理人渠道人口红利不再、保险公司积极转型升级、三医改革进入深水区等大背景下,近两年来健康险增速放缓。
《报告》认为,健康险产品和经营模式需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顺势调整,积极寻找最优解,才能有效融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医疗支付中占据一席之地。
此次发布的《报告》包括一份主报告和八份子报告,深度分析和回顾了重疾险、医疗险和长护险三大险种的形态演进,并对未来发展进行预判。此次『慧保天下』获授权全文刊发的则是其中的主旨报告《-健康险演进趋势研究》,内容略有删改,部分标题为编者所加。后续内容,『慧保天下』也将持续刊发。
以下即为主旨报告主要内容:
近几年,在民众保障意识觉醒、监管引导保险回归保障、保险公司积极转型的大背景下,健康险是人身险产品中增速最快的险种,年健康险保费收入为亿元,年到年健康险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7%,健康险在整个人身险保费中的占比也攀升至24.5%。
但不容忽视的是,年到年,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都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寿险公司个险渠道在过去几年借助人口红利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在后疫情时代迅速爆发和释放;民众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因疫情冲击的下降导致购买保险这种非渴求消费品的意愿降低;随着健康险普及而导致的推广边际效率递减……
各种因素叠加使得近两年健康险的增速开始放缓。年健康险保费收入相比年增速为16%;截止年7月健康险保费收入为亿元,如果按照既往年度健康险业务节奏进行外推,年全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将在亿元上下,增速约10%。
年健康险产品在监管层面也在发生深刻变化。重疾险方面,《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年修订版)》要求年1月31日后发售的重疾险产品应该采用新版重疾标准定义,各家公司如何开发“新定义重疾险”成为今年年初的行业热点。
医疗险方面,《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短期医疗险续保条款进行严格规范,要求年5月1日前停售所有不符合要求的短期医疗险,如何平稳应对“短健规”改造成为今年年中的行业课题。
从健康险的产品格局看,年我国的商业健康险市场依然保持着“前浪”重大疾病保险占据绝对份额、“后浪”百万医疗险和惠民保高速发展和“涟漪”长期护理保险方兴未艾的格局。
重大疾病保险在供给端满足了保险公司对于业务规模和价值的双重诉求,为销售端提供了慷慨的佣金和客户资源回报,同时也分担了民众的大病风险。在所有健康险产品中,重大疾病保险更好地维持了健康险市场保险公司、渠道和客户之间的需求平衡,依然是我国商业健康险的头牌险种。
商业医疗险正在迅速崛起,分成惠民保和百万医疗险两大阵营,以不同的商业模式抢占多层次保障体系中的一席之地。但医疗险过低的件均保费依然无法撼动重疾险的主力地位。
长期护理保险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但随着市场的培育和启蒙,后期有可能随着养老需求的唤醒而快速增长。
从健康险市场长期发展看,我们认为健康险在需求端仍存在较大市场空间。《年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4亿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3亿元(占27.7%)。2万亿的个人卫生支出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会进一步放大,这给商业健康险的“补位”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我们也相信,从供给侧角度,健康险产品和经营模式需要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顺势调整,积极寻找最优解,才能有效的融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医疗支付中占据一席之地。
-重疾险
新旧定义切换影响深远,中症成标配,模块化产品再受重视
-年,重疾险因新旧定义的切换再一次成为市场的焦点。百度指数显示,重疾险在年1月末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