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
WorldStrokePreventionDay
世界预防中风日是在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中风研讨会”,订立每年5月25日为世界预防中风日,加强人们认识中风及相关问题,预防中风。中风是脑血管出现问题,令脑细胞失去血液、氧气和养分供应,最终令脑细胞受损或死亡,继而影响到该部分脑细胞所控制的功能,例如活动及语言机能,妨碍病患者自我照顾能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国人死亡头号杀手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颅内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进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
中风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对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在发生脑梗死后,1年内有1/6患者死亡,1/5患者遗留终身残疾。
临床上,中风是老年病。但中风具有年轻化趋势。据统计,20岁到64岁这个年龄层的中风概率已经提高25%,占中风病患的三分之一。因此,必须在更早的年龄预防中风和其他血管病。年轻人也要考虑长期健康风险,选择健康生活方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风有先兆
出现这些信号要打
眩晕明显:突然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抬脚费力,甚至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剧烈头痛:无明显诱因,逐渐由间断性转为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等现象;
一侧麻木:突感感到一侧面部、手臂、指头麻木,特别是无名指;
经常呛咳:喝水或进食过程中出现呛咳;
单眼失明:一只眼睛忽然视物不清,或视物成双影;
白天嗜睡:非常疲惫,觉得睡不够,甚至在白天也睡意明显;
哈欠连天:不分时间、地点而情不自禁地频打哈欠;
握力下降:手臂突然失去握力,致使手中工具落地,有时还伴有讲话不清;
舌根发硬:忽然感觉舌根部僵硬,舌头胀大,说话不清楚。
若记不住,就记“1-2-0”三步法,快速判断是否中风。一旦发现这些表现,应第一时间拨打医院。中风发病有抢救黄金期,若在90分钟内及时施救,几乎可以不留后遗症。因此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于网络)
炎炎夏日来临,请预防“热中风”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它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零度以下的严冬,一个就是32℃以上的盛夏。有研究表明,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这一现象被称为“热中风”。
1“热中风”是怎么发生的?在夏季高温天气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可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从而损伤脑血管内皮,影响脑部血液的供应。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夏季有可能比寒冷季节时稍低,如果此类患者依旧按照冬天的剂量服用降压药物,易出现头晕、脑供血不足等症状,再加上空调风、喝冷饮等造成的冷热不均,“热中风”自然成了暑期的高发病。
2如何预防“热中风”?1.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和降血脂药,多吃些能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食物,并科学地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2.由于夏季出汗多,老年人要“多次少饮”地补水,防止血液浓缩。盛夏时节人即使不动也会大汗淋漓,造成体液消耗过多。如不及时补水,就容易血液浓缩、血流变缓、诱发血栓,不但易堵住脑血管,诱发中风,还易堵住冠状动脉,引发心绞痛。老年人对体内缺水的反应能力降低,不能等到口渴时再饮水,因此要“多次少饮”。
3.夏季避免贪凉。在冷和热两种环境转换时,人体会有应激反应,血管收缩。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8℃为宜。用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频繁出入空调房。电风扇不要直接对着身体吹。
除此之外,每年进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措施,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对45岁以上人群推荐每年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
专家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官方预约咨询挂号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