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是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高发期。尤其是强冷空气导致的温度骤降,会进一步加大脑卒中急性发作的风险。医生提醒,一旦发生疑似卒中的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及时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近期气温变化频繁,医院内脑卒中病人明显增加。记者从医院青浦分院了解到,进入十一月以来,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病人中,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就占了近一半。
据介绍,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寒冷的天气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
医院青浦分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吴卫文介绍说:“气温下降以后,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都比较兴奋活跃,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室内室外的温差一大的话,血压容易波动,容易造成脑血管病的发生。”
专家指出,应对脑卒中,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烟饮酒等都是导致脑卒中的诱发因素。平日里,大家要积极控制和避免容易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卒中发生的风险。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心脏病等疾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减药。
吴卫文建议:“原来有基础疾病的,要规律地服用药物,医院来随访。在饮食方面,对于这些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清淡饮食为主,另外要多喝水,因为天气寒冷以后气候比较干燥,其实机体对水分的需求也是增加的。在锻炼方面,早晨温度比较低,要避免晨练。”
专家提醒,脑卒中是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大脑长时间缺血,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患者一旦出现眼角或嘴角往下掉、舌头偏向一边、微笑时脸部歪斜;平行举起双手,一边手臂比另一边无力;言语不清,说话磕磕绊绊或者令人费解,意识不清,呼之不应等脑卒中征兆,一定要立刻拨打,医院救治,做到早识别、早送医、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朱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