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我国人口致残和死亡的第一原因,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40岁-65岁是脑卒中发病的高峰期。目前由于吸烟、酗酒、肥胖、熬夜、生活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脑卒中的患者日趋年轻化,40岁左右的患者因脑卒中就诊的情况屡见不鲜。
专家介绍,过去脑卒中一般多发生于老年人,但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有这么一个新闻:某高校的一位中年领导,平时血压高,吃着中药。有一天晚上,爱人不在家,他自己夜里起来上厕所时,突然感觉左侧肢体无力,于是赶紧找来家里常备的安宫牛黄丸服下,吃药之后又能行走,医院就诊,结果第二天突发中风,虽人抢救过来了,但左侧肢体完全偏瘫。
发生脑卒中,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家庭以及患者本人,从经济到精神都是极大的负担。专家介绍道,脑卒中俗称“中风”,通常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占了85%。
专家提醒,通常每年进入深秋,脑卒中就已进入发病高峰。这是因为季节寒冷,随着气温降低,人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体表血管就会收缩,血压会升高;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血液流动速度随之变缓,黏度也有所增加。所以,秋冬转季,中老年人更应预防中风的发生。
一过性的“小中风”,往往易被忽视中风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是大量的“小中风”没有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某单位36岁的张经理,每天晚上都有应酬,基本凌晨才回家。发病头一天晚上应酬到凌晨两点钟,第二天起床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两三分钟后恢复。当天发作十几次,他爱人是医生,晚上回家发觉老公的症状后,医院急诊。结果检查头颅MRA发现,他的左侧大脑中动脉接近闭塞,头颅MRI已经发现大片低灌注脑梗死。医生说,医院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专家表示,像张经理这样“小中风”发作的案例很多,卒中发生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征兆,包括突然间口齿不清、说话模糊、口角歪斜、一侧肢体乏力等,这其实是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这些症状可能维持几分钟至数小时,不超过24小时。“由于这类症状间断出现,时好时坏,让人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因‘小中风’送医院急诊的病人不到一半。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专家强调,中风有些前兆要引起我们的警觉,可以借助三个方法来识别早期脑中风——
第一,微笑测试。要求患者露齿微笑,看一看患者的嘴歪不歪,脑卒中病人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
第二,举手测试。要求患者伸出双手臂平举,如果一只手下垂,则非常危险。
第三,言语测试。请患者重复一句简单的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这三个测试可分别早期发现面瘫、偏瘫及语言障碍,有70%-80%的准确性。当出现上述任何一个卒中征象时,医院治疗。
“三高”人群,控制达标预防中风中风风险到底有哪些呢?专家指出,有些因素是可控的,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不可控的因素如年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和年龄呈正相关,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每增加10岁,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增加1倍。另外,男性的脑卒中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
而中风可控的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则是一定要好好控制的。专家特别强调,“三高”可谓是中风的三大“推手”。高血压是目前研究显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超过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超过95毫米汞柱,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临床上患者往往依从性不好,常常有擅自停药的现象,导致血压控制不好。此外,对于糖尿病病人,日常的血糖如果控制不好,同样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专家强调,控制胆固醇是预防卒中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已经发生过卒中的人,更需要通过控制胆固醇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三高”,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等,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中风救治,3小时以内为黄金治疗期一旦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发音吞咽困难等中风症状时,家属该怎么办呢?陆正齐称,就必须立即拨打“”,紧急将医院救治。
专家强调,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就医时机非常关键。正常脑组织在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6小时后缺血脑细胞将出现坏死。如果脑梗死的病人及早就医,就可能在脑血管没有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脑细胞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如果是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上以脱水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严重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血肿清除或开颅减压,少数情况是介入手术)。
因此,当家属发现患者中风,第一件事是拨打,尽快在黄金3小时内送病人到附医院(县、医院)的急诊室抢救。医生会根据不同的发病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类处理。
Tips床头“三宝”防中风到底有没有用?
坊间传闻:脑血管疾病患者床头有三个宝,即安宫牛黄丸、阿司匹林和银针,专家表示,其实均不可靠!非但救不了病人反而耽误了时间。专家呼吁,在脑卒中危急时刻,不要随意口服安宫牛黄丸,不要口服阿司匹林,更不要自行用银针治疗,医院送才是“正道”。专家解释,安宫牛黄丸只适用于昏迷病人开窍和减少脑水肿,而对血小板降低、血管堵塞者无效。“脑卒中患者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失,脑细胞也渐渐在死亡。”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可防止血小板在血管破损处凝集,在医生指导下长期低剂量服用能帮助预防中风,但中风发作时服用,不但不能溶掉血栓,反而容易导致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对超早期溶掉血栓不利!在电视剧中经常会有用银针扎手指放血抢救中风病人的剧情。专家说,扎银针对于昏厥休克的病人或许有用,但中风是经过很长时间血管被血栓堵塞引起的,只靠针刺穴位来治疗效果不大。因为患者中风的病源无法根除,说扎一下针放几滴血就能治好中风、起死回生,纯粹是对患者不负责的表现。所以,一旦中风发生,最重要的是拨打,送医院抢救!!防中风体检项目中风的诱发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是由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引起的。老年人就要注意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查,还有眼底、血流变、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等心脑血管方面检查也很重要。下面简要介绍几个项目。
(1)血压检查
测血压对于老年人来说很重要,高血压是多种发病诱因,血压经常处于高峰,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高血压通常没有太明显的症状,有时会表现为:头疼、眩晕、视觉模糊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加大患心脏病、中风和其它疾病的危险。
(2)血流变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流变性检查,可预防或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用于监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血栓形成等危险因素。
(3)颈动脉超声
此项检查是通过超声的方式,发现颈动脉壁的病变情况,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由于应用超声技术没有创面、还简便可重复,所以是您检查动脉硬化的重点项目。而凡是引起脑动脉病变的因素,都可成为中风的病因。所以,您需要尤其注意此项检查。
(4)脑超声波
脑超声波(A超)的最大价值是观察中线有无移位。如在发病第一天就有中线移位,常提示有颅内血肿,说明是出血性中风;两天后出现的中线波移位则提示是由于脑梗塞伴发脑水肿造成,这种移位如长期不恢复,说明有脑软化灶成脑水肿存在,多预后不良。脑超声波检查简单、安全、比较实用。脑中风前兆。
(5)脑电图
脑电图的动态改变对中风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如果脑电图变化呈进行性加重,常提示预后不良,反之则预后较好。
(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对缺血性血管病、动脉瘤、动一静脉畸形、烟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虽然是一种有创性检查,但在直观显示血管结构的同时,还可以进行介人性治疗,估计以后随着医学的发展,DSA会更加普及。
(7)其他辅助检查
除上述检查外,皮层诱发电位、脑血流量测定、多普勒超声、脑地形图、各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激素的水平(如T3、T4)等,脑中风前兆,对中风也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而患中风病的老年人还应检查心脏、肾脏的功能等。
免责声明慈铭体检对该文章观点保持中立,不作为医疗指导。每个人宜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保健养生方法。慈铭体检祝大家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