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脑中风患者又成为急诊科的“主角”。脑中风是卒中的俗称,又称“脑血管意外”,大致分为两类:缺血性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卒中,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常见误区1中风是一种病其实,脑中风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疾病,它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常见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两种称出血性脑中风,后三种称缺血性脑中风。2只有中老年人才患脑中风很多人觉得,脑中风是老年病,我年轻,家族没有病根,血压血脂血糖也不高,每年都有体检,所以我肯定不会中风。其实不然,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龄都会得卒中,它的发病不分性别和年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脑中风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国卒中的发病平均年龄66岁,比美国白人早10年。但由于膳食的改变、来自社会的压力增大等因素,目前脑中风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其中,小于45岁的脑卒中患者已接近全部患者的1/5。可见,脑中风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3颈动脉筛查=脑卒中检查有些患者会认为,颈动脉检查有斑块就会发生脑卒中。不一定的。脑卒中筛查是一个综合过程。在此过程中,脑血管、颈动脉等检查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否发病还要看它具不具有危险因素:1.行为因素。其中最大危害的是吸烟。2.精神压力。3.缺乏运动。4.疾病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等。因此,即使有颈动脉斑块也不要紧张,它不一定意味着卒中。4脑血管检查正常,就不会患脑血管病脑血干病中,血管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有统计显示,1/5的脑血管病其实来自心脏,先有房颤,和血管毫无关系。所以脑血管筛查正常,并不意味着你不会患脑血管病。5阿司匹林可以预防任何卒中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临床大夫推荐的阿司匹林都是因人而异的,肯定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的。比如血压很高不易控制、有出血性疾病、有脑出血家族史的人最好不用阿司匹林。美国的国家指南也表示,卒中的防控措施是综合的,阿司匹林只是预防中的一环。尽管阿司匹林很重要,但你不要忘了遵医嘱服用降压、调脂、降血糖的药物,这些也是重要的措施。6患了脑中风不死必残这个误区下有两方面:一,“偏瘫了,卧床不能动了才是中风”,错。偏瘫只是中风的常见一个临床表现,对原有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血糖的老年患者,出现下列表现者应高度怀疑中风:单眼视物不清或眼前发黑;偏身麻木、乏力、甚至瘫痪;流口水、舌头发硬发麻、口齿不清;眩晕、恶心、呕吐和走路不稳等;一过性的意识不清或嗜睡;新发头痛或原有头痛的性质发生改变,由阵发性发作变为持续性不缓解,头痛剧烈,可伴有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二,“中风肯定会留下偏瘫的后遗症”,也不对。部分中风患者会遗留偏瘫或肢体无力的后遗症,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脑中风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后遗症大为减少,特别是早期就诊者完全康复的几率更大。7病情轻,不用住院治疗有患者说自己症状轻,没到住院程度,在门诊输个液就好了,这是不对的。即便是小中风,预后也常常不如人意,死亡率和复发率都较高,因此出现小中风一定要重视。中风复发率高,且一次比一次严重,重视短暂的和轻微的中风治疗,价值和意义更大。小中风治好了就是正常人,不治疗的话可能就变成真正的中风了。8自感病好了,不再服药灯泡哥一直提醒大家一定不要擅自换药、停药。尤其中风患者复发率很高,5年复发率达30%,1/3的人因复发而再住院,大家切莫掉以轻心了!还有些患者感觉腿脚能动了,行动自如了,自认为病好了那就不吃药了,实际上中风后即使肢体康复了,血管也不一定好转了。堵塞可能还存在,应该遵医嘱坚持服药。9中风后长期卧床,对恢复绝望有些患者中风后,很久还不能下床活动,想着肯定是没希望恢复了。中风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常表现从粗动作到细动作、从下肢到上肢逐渐恢复的特性,病程可以说是以月为计数单位,经过积极治疗和康复,患者到半年甚至1年多(或者更长时间)可能才有好转。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脑中风发病机理↓↓↓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