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最高级放射行医执照ABR;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南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具有欧美多国放射及介入学10余年工作经历。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长期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现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CT平扫怎样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敏感性?急性缺血性中风时,CT平扫是可以帮忙的。首先必须了解的是,CT平扫时,有哪些征象提示急性缺血性中风?
1.脑组织密度减低;
2.岛带征;
3.豆状核模糊;
4.灰白质界限模糊;
5.CT平扫表现;
5.MCA高密度影
图示MCA高密度影,提示MCA血栓
图示豆状核后部模糊,且密度降低,同时可见岛带征,也就是该区的灰白质界限模糊所致。
另一患者,显示左侧豆状核边界模糊,密度降低
总的来说,CT平扫的表现相对隐匿,不容易显示
常规CT平扫的脑组织窗宽窗位分别为80Hu,和20Hu,它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敏感性为57%,特异性%。如果将窗宽调整为8Hu,窗位调整为32Hu,在不损失特异性的前提下,敏感性提升至71%。
上图比较调整窗宽床位前后的对比,左侧图像窗宽80Hu,窗位35Hu;后者的窗宽为10Hu,窗位28Hu
在监测急性缺血性中风时,CT平扫表现为脑组织密度降低,当低密度区大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1/3时,是静脉/动脉溶栓的禁忌症。但是这种方法比较粗略,容易导致误判。
那么我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方法就是采用ASPECT评估系统。
ASPECT评估法是放射科CT对缺血性中风的评估系统,它是在CT平扫图像上MCA供血区域标记出10个兴趣区,分别代表一分,总分10分,每个兴趣区的CT值与对侧对应部位进行比较,CT值下降扣一分。
上图为ASPECT评分系统图示
ASPECT评分系统与神经科常用的NIHSS系统有较好的相关性。ASPECT评分可以较好的评估缺血性中风患者的预后。
编辑:张斌欧漫
名医小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