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卒中幸存者的四分之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部分或全部丧失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70%~8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
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在中国,卒中康复管理建设尚不完善,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并未认识到早期卒中康复的重要性,仅有11.5%的患者在卒中后1周接受康复治疗,有超过四成的患者在卒中后未接受过任何康复治疗。而早在年,德国就有36.5万名卒中康复患者实现了重新就业,约占康复总人数的45%,到年,这一数字将突破41.7万。
康复训练宜早不宜迟
中风患者因为有功能障碍,完成一些日常行为活动有一定困难,此时患者会不愿动,或者对家人产生依赖心理。还有些患者认为自己需要卧床静养,没有及时地进行康复训练。
事实上,中风后8-12周是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快速恢复期,6个月是黄金康复期。现代康复提倡早期康复理念,临床上发病一周内,有些患者在监护下甚至在ICU就已启动康复治疗方案,一般在生命体征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就可以转院到正规的康复中心开始系统康复。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预防很多并发症,有效重塑大脑神经网络,减轻残疾的残损程度。
盲目活动不可取
对于中风后的功能康复锻炼,大多数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后都知道应早运动、多运动,但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运动,而且患者和家属对于生活自理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对于中风的患者,所谓自理其实是分阶段的,不能要求他们马上像正常人那样。比如,能够单手扣上扣子,算自理;不能用筷子吃饭但可以用勺子吃,也算自理。我们需要帮助患者建立的是越来越少地依赖别人,越来越多地掌控自己。所以最初的目标一定要够细、够清晰,而且能够达到。
有一位患者,在一段时间治疗之后,上肢出现了少量活动,非常开心,就想通过更多的肌力训练来增加上肢活动。他自行用弹力带每天做很多屈肘抗阻训练,结果却导致了肱二头肌张力升高,影响了治疗进程。好在治疗师及时发现了他加量运动的问题,耐心解释了原因,帮助他了解运动训练需要在正确指导下进行的道理。另外患者过多的练习手臂,还可能造成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冈上肌肌腱炎等损伤。
康复训练其实是非常讲求专业性的,从先期的评估到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都是一套复杂且严谨的体系。所以切记,任何康复训练都要在专业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心理健康很重要
有的患者因后遗症障碍问题,生活不能自理,产生悲观情绪或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理想,心态更加崩溃,常为一点小事而发火,导致康复效果很不理想。
数据显示,卒后抑郁的发生率高达40%~50%,因此,心理治疗很有必要。卒中康复是一场患者与家庭共同承担的持久战。要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让他们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去。
来源/整理于网络
注:内容有异议者请联系更正或删除
、
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