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鲜活载体,包含着丰富多样而又意蕴深厚的山水田园、民居建筑、风土习俗、手工技艺等文化遗产要素,是民间文化的“博物馆”、传统文化的“DNA”。在现代社会,传统村落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历史记忆,而且维系着中华儿女最为浓郁的“乡愁”。
然而,我国当前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做的并不是很好。传统村落保护缺乏,问题也很突出。自然衰败和损毁现象严重,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贫困仍然是主要问题。当前还有很多乡村出现了萎缩、凋敝的情况。
近期,国家颁布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强调了保护村落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的重要性。政策强调防止出现盲目建设、过度开发、改造失当等修建性破坏现象,积极稳妥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实施。下面,让我们跟着励小捷一起去看看这前后的变化。
讲述人:励小捷
“居民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过去,在中国广大农村还散落着不少民国乃至清朝年间祖辈传下来的老屋,那些泥墙木瓦的家园,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逐渐被遗忘在人气凋零的乡间,有的只剩残垣断壁。这样的场景难免让人担忧。
励小捷无奈地说道:“看到这样的现状,我也很心痛。希望能尽快解决传统古村落中属于私人产权、低文物级别的民居保护问题,它们不具备开发成旅游热点的条件,但在数量上却占传统村落的80%。”
“带动了相关业态发展和民俗传承”
近年来,随着《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的颁布,让这一现状得到了改善。国家不定期派组织进入农村了解情况。近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保护南方古村落,建设美丽乡村”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来到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石仓村。修旧如旧,这是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在维持原有建筑外观的基础上,项目的修缮也充分考虑了农民需求。对励小捷来说,石仓村的一砖一瓦都很熟悉,他已经不是第一次来这里。
看到改变的现状,励小捷欣慰地说道:“曾经的老屋现在里面都设了卫生间,把电线牵进来,厨房铺上地砖。且根据目前情况看,这个项目也带动了相关业态发展和民俗传承。”
“希望‘针灸疗法’能拯救更多老屋”
励小捷对未来也充满希望:“年久失修的老屋都很脆弱,不能轻易动大手术,在我看来,这次的拯救老屋行动是一种‘针灸疗法’,我希望已形成的经验能够推广,拯救更多承载着一方文化记忆的老屋。”
这个由国家文物局支持、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拯救老屋行动”,为松阳县提供了万元项目经费,计划在两年时间内进行老屋的保护、修缮和利用。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县里已有多处文物建筑列入了项目名录,完工了50余幢,开工余幢。
后记
古老的大东坝镇石仓村依山而建,先祖大都是三百多年前从福建上杭地区而来的移民,他们常年在安徽等地经商,因此,这个地方的古建筑融合了浙闽皖三地的风格。如今站在山坡上俯瞰,既有闽地不加修饰的夯土墙,也有徽式的马头墙,充满古韵的民居与如黛青山融为一体,如诗如画。
村落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要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和敬畏的精神守住这一巨大和丰厚的文明财富。未来,也将进一步科学地研究、准确地认识到遗产保护的本质与特征,找到符合科学规律、切合实际需求的办法加以保护。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将会有更多的古村落得到保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