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不见
甚是想念
又快到愉快的寒假时间了
期末考试、辅导作业
又让家长如临大敌
带娃的事业
总是吞噬着家长身心
更有宝爸崩溃
想让被拘留、不想回家
女儿做不出数学题
-=
(视频来源于抖音)
还有更多新闻
宝爸宝妈给娃辅导作业
被气出脑梗
其实这位宝妈早有症状
一直觉得年轻没有啥就是被孩子气的
医院
等到感觉头晕、口角歪斜
医院
查完才发现她本身有高血压家族史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愤怒等情绪变化
引起血压上升引发了脑梗
无独有偶
这天下午
62岁的仁先生正在工地做工
工友和他交流时
发现突然间
他不能说话、流口水、面部表情僵硬
疑似中风前兆
赶紧将其送往
医院(医院)急诊就医
16:58仁先生入院
立即行头颅CT、血常规、心电图,
排除出血,考虑梗死
(CT镜像下红色框子阴影部分显示脑梗)
脑中风(学名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脑梗塞"和"脑出血"
脑梗塞是血管堵住了
脑出血是血管破了
当然外部表现出来的都是大家认为的中风
仁先生经过检查判断为急性脑梗
不及时救治会导致偏瘫、失语甚至生命危险
仁先生既往有心房纤颤病史
也就是心律失常
日常也没有其他明显症状
因此药也是想起来才吃
17:00脑科病院刘卫平院长卒中团队前往会诊
根据病史考虑到心源性栓塞引起的
也就是由于心脏房颤时,血液在心房中可能产生断流或涡流等非正常流动,导致了微小血栓的产生。血栓随着心脏收缩脱落到全身脏器,引起脏器栓塞。
仁先生就是因为
部分的小型血栓经动脉系统
流入脑血管中导致的
这个时候需要立即进行静脉溶栓
必要时通过介入手术
及时快速为仁先生开通闭塞的血管
17:25介入中心李泽主任团队做好准备
各个团队之间配合默契、协作顺畅
从仁先生入院到做完CT检查用了8分钟
确定发病时间精确到分钟
在救治中节约的每一分钟
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黄金一分钟
任何延误都将对溶栓疗效打折扣
时间就是大脑
越早给药越好
17:10完善抽血、心电图等检查的同时
为了快速进行静脉溶栓
同步线上联系其家属
经家属同意在现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
17:36在入院第48分钟
溶栓剂缓缓注入仁先生的血管
因为失语缓解不明显
启动血管内治疗预案
完善一站式CT检查
排除大血管闭塞,急诊收住隔离病房
急性脑梗静脉溶栓是
目前全球公认的最优的治疗方法
但是也有风险,因此在和时间争抢的同时
每一步的决策很重要
为保证决策正确
检查不能少做
为了节约时间
检查不能多做
作为医生我们希望患者只有溶栓适应症
没有任何禁忌症
整个入院、询问病史完善检查、
协调缴费、知情告知
28分钟内完成
术后
张琳主任、王文宗副主任及王芮住院总,
管昭锐主管医师等多名医生
时常来观察他的恢复情况
每日让仁先生做语言和肢体练习
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治疗
仁先生从来院前评估:
完全失语、不能伸舌、面瘫、右上肢轻偏瘫,NIHSS评分5分
到溶栓后
仁先生都能说出名字及部分词语,
NIHSS评分1分
这其中用了5天时间
NIHSS指的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包括意识、语言、运动功能、感觉缺失、视野缺损、眼球活动、协调运动、忽视及构音等方面。
NIHSS评分总分0~42分
≤3分定义为小卒中/轻型卒中
(目前小卒中的定义标准尚未统一)
≥21分视为严重卒中
仁先生目前说话和行动都在慢慢恢复
历经急性脑梗还能有如此好的预后效果
他们一家十分感谢医护团队为其的努力
卒中中心团队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卒中
将仁先生的整体情况剪辑成视频
并征得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
(患者整体治疗情况视频,建议wifi下观看)
最后提醒
脑梗高危人群要注意
脑梗多发于中老年、男性
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病患
尤其是有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
日常要尤为注意
像仁先生一样出现说话不清
或者偏身瘫痪、偏侧视力下降、偏身麻木等症状
这些常常持续24小时以上
不可大意
早早就医
如遇到家人或者身边人出现了
类似于仁先生的症状
尽快往医院
会给治疗带来更多愈后效果
建议可第一时间拨打
或者卒中中心电话-
打造高效的卒中中心绿色通道
为患者打赢保卫大脑保卫战
年,医院高度重视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建设,其中卒中中心将急诊应急中心、介入中心、脑科病院等高效融合在一起,组建了一支专业卒中团队,24小时开展急诊静脉溶栓、急诊取栓等。
为卒中患者开辟绿色通道,采取挂号、检验、检查、治疗无需排队的优先模式,目的在于最短时间内为卒中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时机,大大提高急性卒中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服务于城南区域群众。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欢我!就给我个“在看”吧~
图文来源:脑科病院王文宗
稿件编辑:宣传科任午铭
稿件审核:辛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