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伙儿来聊聊针对中风(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何时用药物干预来进行预防的问题,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未病先防(一级预防),中风以后再次预防中风是已病防变(二级预防)。
前面我已经谈过了中风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其中有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症、肥胖、吸烟、喝酒等等,有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基因等。危险因素越多,中风的几率也就越高。当然这些是中风的定性分析。
如何对于中风的几率进行定量分析,世界上已经进行了几个大型的临床研究,如FraminghamStudy、ReportFromaCohortStudyinTaiwan、CVHI预警模型等等。这些研究明确了一些中风的危险因素,还对于危险因素还赋予了不同的权重,也就是说危险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小之分。有危险因素我们就要尽量控制,首先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在多大的风险时我们医学上就要给与药物预防干预呢?目前还没有定论,世界上最权威的神经内科医生也不能够回答你,并且这样的定论非常难以得到的,因为要经过多年的大范围的分层随机对照研究,看到底在什么程度上给与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够降低中风的风险。脑血管疾病不同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只有梗死,因为心肌包围着心血管;脑血管疾病有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区别,因为脑组织密度很低,并且脑血管壁薄,中间肌细胞少,缺乏外弹力层,脑血管病变有梗死和出血的双重风险。冠心病我们常规给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没有问题,但是预防脑血管疾病,给与了抗血小板聚集,即使能够减少梗死的风险,但很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并且脑梗死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大部分是相同的。这种情形就像一栋老楼房,我们不知道它的供水管道到底会阻塞还是会破裂一样。
预防中风药物干预时机尚未确定,那么此时我们就要转化一下思路了,可以考虑使用保健的方法---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我前面的文章已经详细地介绍过了,并且已经有两个检查可以明确其效果(详情可以参阅我的“不知微循环,何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兴趣者可以联系来体验。保健不是药物治疗,它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它是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是其并行不悖的方法。
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敌人,防治中风任重而道远,能够运用中医治未病的原理使用新型的保健方法来造福人类则善莫大焉。
易宣超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