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联合中国卒中学会在今年5月“胆固醇月”来临之际,推出以“一起行动,不要让心梗脑梗伤害你的家人”为主题的大众疾病教育活动。来自心血管、脑血管和糖尿病三大治疗领域专家携手系统、护理体系的专业人士共同向公众呼吁:管住“元凶”坏胆固醇,心梗脑梗可防可控,全社会应高度重视胆固醇管理。与会专家强调“一起行动,不要让心梗脑梗伤害你的家人”。
先来认识下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泛指由一系列原因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给心脏或大脑供血的血管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血管堵塞,心脏大脑供血不足,心肌或脑组织发生坏死,也就导致了心脑血管疾病。
文字太多,看不懂?
专家翻译如下:
给心脏或大脑供血的
血管堵住了,
心脏、大脑供血不足,
就生病啦!
到底是什么引起心梗、脑梗?
坏胆固醇升高是关键因素。
有确凿数据支持,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动脉粥样
硬化
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使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狭窄
斑块逐渐增大,将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不定时炸弹
更危险的是,有些斑块就像不定时炸弹,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引起血栓栓塞,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短时间内就可夺去生命。
近年有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是由于血液胆固醇升高所引起。事实告诉我们,控制坏胆固醇升高,能显著降低心梗、脑梗及死亡风险。坏胆固醇在一般人群应该低于3.4mmol/L,如果是心血管病,则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甚至1.8mmol/L以下。
需要注意的事,若血胆固醇指标异常,一定要遵医嘱采取行动,进行相关纠正。
什么是“坏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液里的胆固醇,有好有坏。胆固醇本身没有好坏,但是它在血液中和不同的运输工具结合,就会有不同的去向,不同的结果。当胆固醇结合低密度脂蛋白之后,更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下来,形成粥样斑块,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这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的原因,其实胆固醇没有错,错在搭错了车。
胆固醇是吃进去的吗?
1/4是吃进去的,
3/4是自身肝脏合成的。
有15%~25%的人对膳食胆固醇非常敏感,高危人群应严格控制饮食。
维稳日常吃进去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肥肉、鸡蛋、内脏等动物性食物。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健康人而言,天生就具有维持血液胆固醇稳定的机制,也就是如果从外部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多了,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就会相应减少,以控制总量不变,可以“维稳”。虽然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对人体血液中总胆固醇影响相对较小,但每个个体对胆固醇稳态调节能力差异很大,有15%~25%的人对膳食胆固醇敏感,也就是“维稳”能力较差,即饮食摄入/吸收胆固醇增多,会使体内血液总胆固醇显著升高。而这群人就要小心病从口入了。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是合成细胞膜、胆酸、维生素D的重要原料,但问题是多数人的血液胆固醇水平超过了人体的实际需要,当其在体内累积过量时,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对补充身体必要的营养成分是有益的;但如大量无节制摄入,也将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
“坏胆固醇”高了该怎么办?
早诊早治,加上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精神愉悦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的建议:
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患者应当降低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食物摄入;选择能够降低坏胆固醇的食物,谷类、薯类和全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中含膳食纤维、植物固醇等,可以影响胆固醇的吸收或降低血液胆固醇水平;
保持健康体重;
戒烟限酒控盐;
要保证每周5天~7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等。
这些都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和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方法。
同时,高胆固醇血症往往是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增多,或清除障碍所致。因此,必须在膳食控制的基础上,早诊断、早干预,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低坏胆固醇的药物。
编辑:科普专员小王
审核:医务部徐博士
说明:部分文字及图片系转载,只为分享更多科普,让更多人受益,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