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血管比你老一、这是一个比较常见且典型的病例:“我姨妈今年80多岁,原来她有糖尿病和高血脂。上月一天晚上说自己不舒服,晚饭后很快就上床休息了。平时都是早晨5点钟起床,然而当天直到7点都没有动静。我表姐去卧室叫她,姨妈却一直没有反应。后来赶紧去叫了救护车,到医院诊断发现是急性缺血性脑中风,血栓堵塞脑血管后造成大面积脑梗死。医院抢救了好几天,但还是没有抢救过来。我母亲的身体状况跟我姨妈有点像,我也担心会不会哪天也这么悄无声息地突然醒不过来,我该怎么办呢?”临床上这一类的患者还是比较多的,不过病例中的这种属于比较严重的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因此,致死率很高。还有更多病情相对和缓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他们虽然性命无忧,但是仍需要通过合理的用药来控制。二、脑中风不是“一日之功”!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发病时猝不及防,但是其病理演变与出血性脑中风一样,也需要较长的过程,以及各种类似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酗酒和缺乏体育锻炼等。要想防控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就要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及早的干预。目前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的西药和中成药多达几十种,但是又没有一种是特效药,更多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和联合用药。现今比较确切的有效药物包括降脂药、降压药和阿斯匹林类等抗血小板药物。临床上最常选择他汀类药物来治疗高脂血症。即使某些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正常,但只要查明血管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那么这类人群仍被划归为中风高危患者,因此,也会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已经明确有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应该尽早完善血脂检查并定期检测,确保血脂水平处于正常(LDL-C一般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高血压亦是缺血性脑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长效钙通道阻滞剂都是常用药,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沙坦类)不仅可以降压,还可以降低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心房颤动、左室肥厚等患者发生脑中风的概率;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药效平稳,且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此,该药可作为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首选药物。三、缺血性脑中风有多可怕?可能我们周围有太多半身不遂的脑血栓患者病例,所以很多人容易把中风跟偏瘫、失语和脑死亡直接联系到一起。似乎只要是中风,整个人的生存状态就会一落千丈。其实不然,中风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也往往不一样。缺血性脑中风的原理是“血栓”堵塞了“脑血管”,其严重程度跟堵塞程度(即血栓和脑血管的大小)有关,也跟患者自身的状态、发病速度及血栓自身的特点有一定联系。如果患者比较年轻,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疾病,血栓还是比较小的栓子,堵塞的又是小血管,那么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容易形成“侧支循环”,用以代偿淤堵的血管。患者可能只有一过性的头晕不适,除外再无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假如栓子很大,如房颤患者导致的心耳血栓的脱落,或是脂肪栓子,堵塞的是大血管,那么这种情况下患者是来不及建立侧支循环的,中风后的病情也就更加严重,甚至会直接死亡。了解了这些特点,我们也就更加能够明确预防的重要性——针对各种致病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四、什么情况考虑脑中风?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发病急骤,抢救上争分夺秒。但是很多人无法识别脑中风,容易怠误诊疗时机。在此告诉大家一些常见的中风征兆,帮助大家及早明确病情:1.一侧身子突然感觉疲乏无力;2.突然的口角歪斜;3.口齿不清;4.视力短时间内模糊或丧失;5.突然的头晕目眩、呕吐;6.双眼发呆7.严重的头痛;8.意识障碍。如果你的亲人年事已高,本来就有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出现上述症状时一定要重点考虑中风的可能性了。越早明确,就越能留出更多医院急救。五、脑中风患者急救的核心是什么?
本文中的病例,是因为急性缺血性脑中风造成的脑梗死。发病时患者还在睡梦之中,也就没能叫喊或挣扎,亲属自然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察觉,第二天看到时为时已晚。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现实中还有些患者处于清醒状态,甚至是在说话或手里正做着某些杂务发病,此时身边若有人在,应当立马拨打急救电话。中风最为关键、有效的措施就是溶栓——疏通淤堵的位置,重建脑血运循环。溶栓治疗主要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和联合等。目前医院,都建立了“绿色通道”,用以救助急性中风的患者,相关治疗路径也是越来越清晰。一些更低级别的医疗机构,也正在积极打通“绿色通道”,这对广大患者来说确实是一大福音。溶栓治疗讲究分秒必争,晚一分钟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脑损伤。溶栓有严格的适应证,不是所有的中风或疑似中风都适合。再者不得不说的是,即使溶栓成功了也不代表完全治愈。资料显示仍有1/3的中风患者在成功溶栓之后,还是留下了残疾,甚至溶栓后死亡。鉴于当下的医疗大环境,医院和患者都对溶栓望而却步。我想除了技术上还得再要求进步之外,患者朋友们也应该对治疗效果和结果更宽容一些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