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平
近日,63岁的周老伯因中风造成半身瘫痪,原因竟是房颤。原来,周大伯年前被诊断为房颤,遵医嘱吃了一段时间的抗凝药,看症状好转后就擅自停了药,没想到突然就中风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明明是心脏问题,怎么会中风了呢?”医院心血管内科彭道泉教授提醒,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脑中风。与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要增加近5倍。
据介绍,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可怕。这是因为相较于血管内的空间,心房内更“宽敞”。若心房中有凝结成块的血栓,其个头更大,极易堵塞人体中较大的血管。这就导致了房颤引发的中风有“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虽然房颤引发的中风危害大,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中风事件的发生。目前,抗凝是国内外公认的预防房颤引发脑中风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彭道泉提醒,患者若能做好三件事,与房颤相关的中风事件就会大幅减少: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其次要正确用药,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第三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不能时断时续。
彭道泉表示,传统的抗凝药因为治疗方案复杂,病人的依从性较差,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让简便抗凝治疗方案成为现实。
健康吧主:詹春华
如果您喜欢今日内容,就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转发给亲朋好友,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