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说起房颤这个词,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房颤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约有万房颤确诊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房颤背后有“猛虎”?
房颤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等外,最重要的危害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即我们说的“中风”。数据显示,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是常人的5倍,而卒中也成为了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与风险随之增高。正常人每分钟心跳60~次,房颤时会抽疯似地乱跳达~下,成了抖动。结果心房里面的血流涡流形成血栓,顺着血液优先供应大脑的血管,顺流而上,最后导致中风。值得注意的是,房颤导致的中风比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更加可怕,由于栓塞面积更大,合并疾病更多,且病发突然,也因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而让人谈虎色变。引起房颤的5个原因!
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小心房颤偷偷盯上你。引起房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5点:1.本身有心血管疾病,例如患有高血压、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很容易产生房颤。2.随着人年纪的增长,心脏出现退化、纤维化以后也易产生房颤。所以老年人有房颤,一方面是因为本身容易有心脑血管疾病,另一方面由于心脏的老化产生的一些问题。张澍教授解释,“老人头上会长白头发,脸上会长斑,这是人衰老的一种表现,同样心脏也会老。”3.整个人的身体状况有问题,例如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电解质失调等情况。4.房颤也跟基因、遗传因素的影响相关。有房颤家族史的人群要比普通人群患病的风险高。5.除了这些因素以外,一些触发房颤发作的因素也不能忽视。例如过度的劳累、紧张、睡眠不足、血压突然升得很高等,还有肥胖、抽烟过多、酗酒、过度运动、压力大、熬夜等。如何避免房颤诱发“中风”?
一旦被诊断为房颤,首先评估是否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再经由医生对患者情况打分评估,是否需要抗凝治疗,避免血栓和栓塞的形成。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措施。患者是否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医生会根据中风的高危因素来进行评分,国际上有很多评分系统,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房颤脑卒中风险评分工具是CHADS?评分和CHA?DS?-VASc评分。CHADS?评分法的评分标准为:充血性心力衰竭(1分)、高血压(1分)、年龄≥75岁(1分)、糖尿病(1分)和血栓栓塞病史(2分)。CHADS?评分≥2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危险性较高,应该接受抗凝药物来抗凝。CHADS?评分=1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考虑是否使用抗凝药。CHADS?评分只能识别脑卒中高危的患者,对卒中低危患者的评估不够细致。年美国房颤指南与年欧洲ESC指南均一致推荐,房颤患者依据CHA?DS?-VASc评分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评分≥1分的男性房颤患者和≥2分的女性房颤患者推荐抗凝药物治疗,可选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评分为0分者无须抗凝治疗。CHA?DS?-VASc评分能筛选出更多需要抗凝的中高危患者。如何正确选择“抗凝药”?
传统的抗凝药华法林具有不错的疗效。但该药物在使用剂量上难控制,需要严格的服药管理。剂量少一点,难以预防和控制血栓,剂量多一点,容易出血。此外华法林和很多食物、药物有相互作用,要注意维生素K的摄取。可基本上我们日常吃的蔬菜、奶制品、肉类等都含有维生素K,饮食的变化会影响药的效果,医院抽血检测,调整剂量,依从性较低,所以很多患者难以坚持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主要分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和凝血因子Xa抑制剂(利伐沙班、艾多沙班)。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出现为房颤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优势不仅在于不存在饮食影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而且药效不亚于传统抗凝药物。此外目前市场上新型口服抗凝药中,达比加群拥有其特异性逆转剂,该逆转剂可在数分钟内解除抗凝药物的药效,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出血不止的危险,这为很多担心因为使用抗凝药物在紧急手术时有大出血风险的患者提供了更安心的选择。“研究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出血的副作用明显下降,尤其是颅内出血风险降低。这也是过去用华法林特别担心的问题。医院抽血检查,大大提高了病人对药物的依从性。”张澍教授表示。医院
往期回顾
太突然!赵本山痛失一位爱徒,年仅38岁!心梗前的12个征兆,要记牢!
挑西瓜时别再用手拍了,教你几个方法,保证又红又甜又好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