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年~年期间,脑血管病的死因排在第三位;而到年、年的时候,已经上升到各种疾病死因的第一位,超过了各种恶性肿瘤之和。
专家简介
语音: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半身不遂或脑中风、脑出血、脑梗死等。最近几十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如下图:
图01:脑中风死亡的全球分布
我国曾有两次规模比较大的死因回顾调查,第一次是在年~年,脑出血的死因排在第三位;到了年、年的时候,已经上升到各种疾病死因的第一位,超过了各种恶性肿瘤之和。对于脑卒中,防治必须提早,治疗晚了意义不大。
图02:-年我国居民死因顺位变化
如何早期预防脑卒中?一、控制高血压
要想做到早防早治,就必须了解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我国曾进行过几次大规模调查,从最初年的万的高血压患者,到最后一次是年的2.7亿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发病率增长速度非常快。
图03:我国五次高血压大调查
控制好血压,我们能做什么?35岁以上的人都要知道自己平时的血压值,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有易患因素者,应至少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更应经常测量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性的、合理的药物治疗。一般高血压应/90mmHg;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90mmHg,如能耐受可</90mmHg;一般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可再可适当降低(/80mmHg)。
二、控制血糖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也是比较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2~4倍,提早10~20年。如下图:
图04: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变化
控制好血糖,我们能做什么?改进生活方式,重在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压是首要任务。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有所不同,因此,应该遵医嘱服药。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可选用他汀类调脂药物联合治疗,从而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有心血管病的糖尿病患者可服用阿司匹林以减少卒中风险。
三、控制血脂
血脂增高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容易破烈形成血栓,严重者导致脑卒中。积极的控制高血脂,进行降脂治疗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图05:年龄调整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
血脂异常患者首先应进行改变生活方式的治疗,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应由医生根据血脂水平以及血脂异常的分型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共同基础。
如何早期发现脑卒中?
尽早发现卒中预警信号,把握黄金救治时间非常重要。国际上将“FAST”口诀作为判断卒中的预警信号——
F——面瘫:Facialweakness
A——肢体无力:Armweakness
S——言语困难:Speechdifficulty
T——快速行动:Timetoactfast
F:脸部一侧可能发生面瘫,患者无法微笑,嘴巴或眼睛下垂。
A:疑似卒中患者无法顺利举起单手或双手,或者单手或双手无力、麻木而动弹不得。
S:患者无法流利对答,或说话含糊不清,尽管处于清醒状态,也无法说话。
T:如果发现上述三条中的一条或多条症状,应第一时间拨打“”,尽快医院或神经内科进行救治。
图片06:脑卒中症状FAST原则
本文整理自:
《脑中风一定要早防早治》PPT
王文志教授
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卫健委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
音频来自:医家医医护版
1、8张图片直观理解:高血压损害“血管内膜”过程!
2、20张心血管疾病图解,精彩生动!
3、一图读懂:高血压的诊断步骤
4、高血压影响与危害,一目了然!
5、“无声杀手”高血压——3步应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