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悠悠就病了脑中风的预防和治疗


戚先生50多岁,体型偏胖,平时工作原因应酬多,烟酒不离手。某日傍晚感觉头晕,上肢麻木,便卧床休息,早起后上肢无法正常抬起,说话口齿不清,经医院诊断为脑血栓。戚先生平日血压不稳定,并没有在意,家族有脑中风病史,他也没想到自己的病会来得这么早。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如何预防脑中风(脑血栓)?脑中风后遗症如何进行治疗?如何防治复发?本期指导医生:张光辉中医医师自幼跟随祖父学习传统医学,后在辽宁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尊崇理法方药,擅长用经方结合秘方制作丸、散、膏、汤、贴及特色方法治疗以下病症:如中风(脑血栓)的早期防治及中风后遗症的康复;颈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腰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四肢关节炎;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黄芪(生),当归尾,赤芍,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水煎服,或制成蜜丸、散。补气,活血,通络。本方重用生黄芪大补元气,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地龙通行经络。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诸症自可渐愈。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王氏谓:“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但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1.原书主治《医林改错》卷下:“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2.方论选录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至清中叶王勋臣出,对于此证,专以气虚立论,谓人之元气,全体原十分,有时损去五分,所余五分,虽不能充体,犹可支持全身。而气虚者,经络必虚,有时气从经络处透过,并于一边,彼无气之边,即成偏枯。爰立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四两,以峻补气分,此即东垣主气之说也。然王氏书中全未言脉象何如,若遇脉之虚而无力者,用其方原可见效;若其脉象实而有力,其人脑中多患充血,而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危立见,此固不可不慎也。原本走路摇晃、手上无力的戚先生经过张光辉大夫调理用药,并配合中医针灸治疗2个月后,走路稳当多了,又可以继续提笔写字了,虽然字体不如从前工整,但坚定了戚先生康复的信心。

多年临床经验得出

临床应用时,张光辉大夫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而定,辨证用药。治疗中风后遗症:可加豨莶草、蜈蚣。若神志不太清楚,答非所问:加石菖蒲、胆南星。若腰膝痿软:可加川断、桑寄生、狗脊、鸡血藤。若跗踝浮肿者:可加薏苡仁、防己、牛膝。若下肢冰冷者:可加菟丝子、淫羊藿。若身汗如油滑而冷者:可加附子、人参、甘草。若上肢挛急者:可加僵蚕、全蝎;有热者加忍冬藤。若胸脘满闷者:可加陈皮、半夏、厚朴、枳壳。若头目有眩晕感觉者:可加天麻、钩藤、桑叶、菊花。若唇缓流涎者:可加白术、炮姜、云苓、扁豆。若心中烦热、失眠者:可加栀子、酸枣仁、远志。若肌肉痿者:可加鹿角胶、熟地黄、鸡血藤。

预防复发建议

一、规律生活与控制饮食不要熬夜,情绪稳定。饮食清淡,戒烟戒酒,晚饭不要吃太饱,适量就好。二、多喝两口水平时一天喝水的量应该保持在-ml,如果年纪大,还应多喝点,因为老年人的血液会存在粘稠,粘聚,凝结的特点,多喝水利于缓解血稠,预防血栓。尤其是睡前喝水,对老年人养生最好。三、控制血压、血糖,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已有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长期预防。四、拒绝久坐、适量运动老年人在平日里,不管做什么,都应该放慢点,不要太剧烈,动作缓慢轻柔,避免脑供血不足,引起脑血栓。五、天气变化要警惕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减弱,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没那么快,过冷过热都会让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引发脑血栓,因此在外界环境一下子变暖变冷时候,老年人要注意散温,或者保暖。六、预防脑血栓,使用中药材调理很明显常用荞麦米,决明子,桑叶,槐米,枸杞,菊花等,进行熬煮,取汁调理血热,降血脂,通血管。来源:选摘《孙朝宗临证方药心得》、中国中医药报张光辉大夫坐诊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zhsbt.com/zfyf/9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