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推荐的重疾险,几天后就要全部下架了


之前介绍过,保险行业出了重疾新规,要求所有旧版重疾产品在今年1月31日之前下架。

现在已经进入下架的高峰期,只剩最后几天了。

目前来看,不少老产品的保障力度和性价比其实更高(尤其是“择优理赔”,优势很大)。

一样的支出,买目前的新产品,保障会有一定的缩水,部分高发疾病拿到的理赔金要少很多。

这影响大吗?

我认为很大,在疾病面前,能拿出来的钱越多,整个家庭的希望越大。

今天就这个话题,说说我的想法。

一、疾病,是一场全家人的战役

疾病对家庭的打击,不只是高额医疗费这么简单,还有长期的护理费、康复费,有时候养病比治病更费钱。

除此之外,生病期间无法工作产生误工费。更严重,比如瘫痪、截肢等情况,可能以后都无法再工作,还要家人照顾,导致家庭陷入财务困境。

根据国家扶贫办的数据,在所有贫困户中,因病返贫的占比高达44.1%。

重疾险面世的初衷,就是为了补偿家庭经济损失,所以设计为确诊后一次性赔保额、不限制用途的形式,守护全家不会因为一场大病被一举击垮。

拿到的理赔金额越高,对家庭的帮助也就越大。

而在赔付金额这一点上,(同样的保费下)老产品保障要更出色一些。

比如同样是买50万保额,高发的轻度甲状腺癌,老产品可以多赔35万(这可能是很多家庭好几年的收入),高发轻症可以多赔7.5万。

除此之外,部分老产品还支持择优理赔,可以同时享受到新产品和老产品两边的好处。

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

老定义,轻度甲状腺癌赔得多,按老定义赔,多拿70%保额;

新定义,有几种疾病理赔门槛更低,那就按新定义赔。

比如保险公司公布的一个真实案例:

有人买了30万保额的老产品,今年确诊脑中风后遗症,但病情没达到老定义要求,正常来说是不能赔30万的。因为有了择优理赔,加上符合新定义的要求,最后按新定义赔了30万。

择优理赔,等于给了一个理赔的双向选择权,让我们有机会赔更多。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配置重疾险,配更多的老产品最好不要错过。

多赔一分钱,家庭就少一分焦虑。

正好近期很多保险公司公布了年全年的理赔报告,我们以数据为依据,看看老重疾险是不是更值得买。

二、从理赔报告看,老重疾为何更值得买?

目前我查了30多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报告,各家的重疾整体理赔情况相差不大,我把关键点拎了出来。

1.保额要买足,赔付金额越高越好

这一点跟我们前面的分析是一致的。

根据中国人寿理赔报告,其重疾平均赔付金额只有3.8万:

来源:中国人寿年理赔报告近些年随着互联网保险的普及,大家保险意识有提高,一些保险公司的重疾平均理赔金额可以达到18万。来源:同方全球人寿年理赔报告重疾险最核心的作用是补偿收入损失,即使是18万的理赔金,除去医疗费后也难以补贴家用。很多人以为买了重疾险就有了万全的兜底,但实际上关键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保额够不够。一个比较建议的参考标准是,可以尽量买到50万或3-5倍年收入。2.人人都可能面临大病风险,中年人尤其要做好防护在所有的重疾险理赔中,30-60岁的中年人占比最高,甚至超过50%。来源:阳光人寿年理赔报告来源:百年人寿年理赔报告需要先说明一下,这个样本数据,存在一定的幸存者偏差。因为60岁以上的年纪群体,绝大多数都没有买过重疾险,自然也就不会有理赔。一方面可能是他们年轻时缺乏资金和保险意识,年纪大往往买不了或者放弃了。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的保险发展进程有一定关系。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年人民公社化后,全国财政会议正式决定全面停办国内保险业务,一直到年才开始复业,平安也是年才成立的,当时的保险还处在比较早期的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家的风险意识自然没有现在的高。但即使保险公司的理赔报告跟现实有一定的偏差,也不是没有参考意义。很多人以为自己年轻、健康,不可能遇到大病,老人才应该买保险。但从理赔报告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每个年龄段都可能遇上这些风险,中青年人患病数量更是不低。鉴于我们无法预测风险何时来,早买早保障不会错。3.癌症、心脑血管病需重点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zhsbt.com/zftz/10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