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头痛,四肢发麻、突然眩晕……别以为是小毛病,睡一觉就没事了。有时就是这样睡一觉,错过了脑中风治疗的最佳时间窗。由小中风变成大中风,甚至一睡不起。
大寒来临,春节也近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黑色风暴”来了。如何防止颅内缺血和颅内出血的悲剧发生?我们来听听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专家怎么说?
大寒来临,春节也近了,受气温和情绪波动影响,脑袋的小血块这时变得异常活跃,有时阻塞了脑小血管,有时出现小血管痉挛等,导致人体出现短时间的“一过性”脑缺血表现,医学上又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记者走进医院,与神经内科专家细聊脑缺血后的“小中风”。案例头晕去睡觉第二天脑梗塞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鲁丛霞说,许多医院看心脏,但对于头晕头痛,四肢发麻等小中风信号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常常认为自己睡一觉,休息一会就好了。有时就是这样睡一觉,错过了脑中风治疗的最佳时间窗。由小中风变成大中风,甚至一睡不起。
她说:“这样的门诊案例,我们每周都可以遇到。”曾经有位五十岁的男性患者,30年的烟龄,半年来经常出现头晕,但每次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以为就是累了或者颈肩问题没重视,医院做核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有天晚上又出现头晕时,自己想睡一觉缓解,结果第二天却出现脑梗塞。虽经抢救保住生命,可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最后导致偏瘫。治疗分秒都关键抢救“黄金4.5小时”
鲁丛霞说:“时间就是大脑,对于脑中风患者来说最贴切。脑血栓形成到枯死无法再生,对于要死还没死的脑神经组织来说,一分一秒都非常关键,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在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放宽了,由原来的3小时扩大到4.5小时,也就是医院,一针溶栓治疗就将得到逆转。”
她补充说,小中风后4.5小时内进行溶解血栓的药物治疗,20%的病人能达到马上康复的效果,还有20%的病人可以恢复工作能力。错过这个“黄金4.5小时”,75%的病人生命虽然得到了挽救,却不可避免地留下后遗症——如瘫痪、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吞咽功能障碍或智能的减退等。
“我在门诊时经常碰见被耽误的患者问我这个问题:我怎么会得上这个病?”
她说,“洪水猛兽”的脑中风有几大诱发因素。第一,遗传因素。第二,抽烟喝酒、久坐不动、暴饮暴食、盐油超标等不良生活习惯。第三,“三高”慢性病。第四,短暂性脑缺血(也称小中风)逐渐升级。特别是小中风约有一半以上患者会在3年内发展为脑梗塞。可以说,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便加重一次,直至死亡。提醒出现六医院“
“小中风常常是脑中风的前兆,可以说脑中风是小中风的升级版。80%的脑中风都可以预防,特别是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常年吸烟、大量饮酒等高危人群,六大危险信号要警惕。”1突发颜面部、上肢或下肢的无力或麻木,尤其发生于单侧时;2突然言语困难或语言理解困难;3突发单侧或双侧视力减退、复视;4突然行走困难或不能平衡;5突发眩晕;6突发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因为“小中风”这些“一过性”症状往往只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且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很容易被忽视,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曾经有过小中风。
鲁丛霞说,“小中风”会导致视力、说话、手脚不便等问题,主要与脑出血发生的部位不同有关。比如,当小血块阻塞在“语言表达区”,就会出现舌根发僵,说话磕巴等“一过性”语言障碍;堵塞了视神经和视皮层供血血管,就会眼前突然发黑或看物重影等“一过性”视力障碍;堵在“运动区”,就会出现手拿不准东西,抬腿费力;堵在“感觉区”,会出现对侧半边身体麻木。此外,还有一些症状特别容易被忽视,比如一转头就拿不住东西,可能是在颈椎活动时,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斑块破碎脱落,发生“小中风”;频繁打哈欠可能是“小中风”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厦门晚报记者何崇梅编辑许云芬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马上评论↓↓↓
赞赏
长按白癜风治疗专家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